林田山,這個讓我們找尋很久,不停迷路的景點。當初在網路上搜尋林田山是位於鳳林鎮,沒想到在鳳林繞好久都找不到,最後問過兩家便利商店的店員,才知道要進到萬榮鄉才能抵達。
當初會排到這裡是因為上一個行程在鯉魚潭,既然鳳林鎮就在隔壁,那下午就到林田山一遊,順便在林田山用午餐;怎知卻被它的地理位置耍的團團轉,害我們浪費不少時間,雖然抵達時已經下午兩點多,但仍不減我們來造訪的興致。
經過萬榮鄉公所往前不到10分鐘的車程就是林田山林場。當我們慢慢進入它的範圍裡,彷彿走進時光隧道般,進到一個非現代的空間裡。
根據歷史記載,林田山發展於日據時代,是曾經發展最完善的伐木基地,不過隨著禁止伐木的政策,林田山漸漸從繁華轉而沒落,人口漸漸外移,加上政策關係,這裡的居民只要遷出就無法再遷入,所以僅能看到零星的幾戶人家。
或許是旅客不多的關係吧!在這裡,沒有絡繹不絕遊客也沒有人聲鼎沸的吵雜,當你在參觀時,你可以感受到一種寧靜幽雅的清靜,不疾不徐,緩緩的移動你的步伐,靜靜的參觀這裡褪去的風華,聽著這些屋舍歷經滄桑的故事。
雖然林場的身份不在,但這裡曾經是很繁榮的小山城;當時林場有屬於自己員工子弟的學校,學生人數在民國55年達到最高峰,人數多達四百多名,由此推算這裡的住戶大約100~200戶左右,甚至更多,讓這小小山城有了小上海的別名。
沿著林蔭下的鐵道繼續探索,往前就是中山堂及修理工廠;這裡不僅保持的相當完整,也保留原始日式的風貌。當自己走進這裡時,好像跌進日本古都的空間裡,讓人有種身於京都巷弄的錯覺。
修理工廠裡有著很多當時採集機械所使用的設備,如變電所、三相變壓器、油庫等,讓林田山在當時是最早享有文明的村落。
當林田山越來越繁榮、越來越興盛之際,中山堂就是住民精神寄託的文化活動中心;在民國50年時,中興紙業購入價值二十萬的放映機,讓這裡的員工每週都有兩到三部的電影可以免費欣賞;除此之外,林場的各個活動及戲劇表演都會在這個場所舉辦。
林田山,這個遺世獨立的小山城,雖然風華不在,但是見證林木業發展史上重要的據點,不僅保存完整也具特色,讓我在參觀林田山時感覺好像是在讀一本很有深度的書,必須慢慢欣賞、慢慢發掘,你才能讀出他的含意。
或許是時間拖太長了吧!很多當時的感動已經無法用字句來形容,但這裡給我的體驗是前所未有的寧靜與祥和,希望下次再來造訪時,他依舊仍保有原始的風貌,而不是過於商業化的小山城。
- Jun 08 Sun 2008 00:36
【再訪花蓮】洗盡鉛華的林田山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